政府工作报告勾绘经济新蓝图
黑龙江省河南商会 来源:转载国际金融报 2016-03-05 21:47:08
3月5日中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结束,不少代表和委员在步出人民大会堂之时,依然处于对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亢奋”中,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也有些代表委员表情严峻,似乎沉浸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进一步体会思索中。不过,《国际金融报》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提振信心”几乎是所有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的一致评价。
设立目标提振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而去年目标是7%左右。
报告解释说,这考虑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报告站位非常高,既能面对今天的现实,又直面问题。这种不回避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让我们更加增添了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侯露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报告给予了我们自信,让我们有理论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CEO雷军在记者们的层层包围中表示,“今年整个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比较大,我非常关注‘十三五’国家拿出什么政策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最希望激活整个消费市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了我们信心。”
同时,报告提出,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将达1000万人以上。报告在解释经济增速目标时,就直接与就业挂钩:稳增长主要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有6.5%-7%的增速就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就业目标没变,释放出党和政府积极促进就业的信号,有助于增强社会信心。”
“去年实现了6.9%的增长速度,按照总理的报告里面说的来之不易,我认为确实是来之不易。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乃至今后5年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又做了阐述,我认为我们会后各行各业会认真地按照这个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宏观政策要求抓好我们经济的转型、升级,落实好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任务。”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对记者说。
减税降费让利于民
根据报告安排,2016年财政赤字比上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到3%。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大力度。报告解释说,适度扩大财政赤字,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报告提出了三项具体举措,将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
企业成本过高,是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降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减税降费对经济的作用立竿见影。
“减免收税给创业者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创业者自己要发挥主动性,要抓住政府让利于民的机会。”侯露向《国际金融报》举例说,政府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政府这样做就是要调动万民创业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很多措施都支持创业创新,例如,里面提到支持非公有企业发展,支持年轻人创业,他认为这才是中国的希望。
供给侧改革重在“做减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要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
不少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适当“做减法”。事实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重点任务从字面上理解也是减法居多。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便强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僵尸企业’,我认为更多要考虑国有控股的那部分企业,如果在市场上没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如果自己的运行效力和所在的产业确实很难再有机会,我认为国有企业应该带头清理这些僵尸企业,该退出的退出,还市场一个公平的机制,这正是从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切入的。”
创造良好货币环境
报告还提出,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这高于去年目标一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实际增速0.3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表示,M2目标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防范通缩、为供给侧改革创造良好货币环境等因素,尤其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货币政策要为稳增长创造好环境。
此前召开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央行明确,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状态。两会前夕,央行进行了降准操作。
周学东认为,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支持实体经济,但也不宜过度使用,防止出现效应递减和泡沫,要注意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近日,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于市场的“央妈放水论”,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不要将这次降准理解为又要“放水”了。在他看来,货币政策这次一方面对新企业要降低成本增加贷款,同时对老旧、僵尸企业要严厉控制新增贷款规模,促进他们重组,两手抓、组合拳、复方药同时使用。
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监管的永恒主题。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这意味着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守好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
金融风险的日益复杂,要求监管方式与时俱进。全国政协委员、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业逐渐形成了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产品结构体系和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对现行的监管框架带来挑战,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要以提高统筹监管能力和全面风险管控能力为方向,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综合金融运行和监管体系,消除监管盲点,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吴焰说。
关于金融监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严弘向《国际金融报》建议,金融监管不宜“一张一弛”。
严弘举例指出,目前基金业协会出台了一些加强对私募基金监管的措施,从本质上说,这些监管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监管部门一开始对私募基金注册的松懈管理,导致初始入门门槛的缺失。目前市场上有两万多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却有多达2/3的公司没有发行过任何产品,也就意味着市场上存在很多空壳。为此,在当下监管政策出台后又引发了“保壳”运动,因此,整个监管政策的一张一弛容易造成市场的紊乱和不规范。这一现象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出现。
“因此,我们的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的前瞻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以保证金融市惩金融体系的稳定。”严弘如是说。